螯園
鰲園位于集美東南海邊的,原為一座小島,形似海龜、故名鰲園。1950年,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時,將這一島嶼擴填成園,于1961年完工,歷時十年,占地近九千平方米。園中共有650多幅精雕細刻、栩栩如生的青石雕,是閩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。螯園: 登上南薰樓,游人俯望鰲,就可以看到它如同一只大鰲,浮游于碧波綠水之上。鰲園1950年陳嘉庚先生在集美東南海濱興建的,營建前后歷時十年,面積達8990平方米,整個鰲園分為三個部分,即門廊、集美解放紀念碑及陳嘉庚先生陵墓。門廊兩廂墻上鏤刻著40幅歷史人物和傳說人物的青石浮雕,半尺多高,立體化的連環雕刻,雕出喜、怒、哀、樂的表情。園中央矗立著“集美解放紀念碑”,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的題詞,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自撰寫的碑文。整個紀念碑高28.6米,通體以花崗巖建成,基座兩層,臺階下層八級,上層三級,象征著八年抗戰及三年解放戰爭,四周繞以青石雕欄。紀念碑南側,有一道屏風式的石墻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分界,陵墓以水磨花崗巖砌成墓碑,碑上鐫刻著鎏金隸書文字,墓體呈壽龜形,墓塘作馬蹄狀,頂蓋用十三塊水磨青斗石拼鑲而成,墓之左、右、后三面以青石屏壁為障,其上有十五幅陳嘉庚先生前半生重要經歷的浮雕畫像。墓前的祭亭和墓后照壁均以青石砌刻,典雅莊重。鰲園的石刻分為浮雕、影雕和題字三種。浮雕有工農業生產、文教體育、名勝古跡、歷史故事和連環裝飾圖案五個欄目,取材廣泛,包羅萬象。景雕是石雕藝苑中新綻的奇葩,它利用黑白明暗成像的原理,在1.5厘米厚的玉昌湖青石板上,用特制鋼纖雕琢無數個程度不同的小點相映成像,不僅層次分明,立體感強,而且永不褪色,久不變質。 鰲園里短墻、欄桿、亭柱等處,鐫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、各界名流題贈詩詞和對聯,盛贊陳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。它又匯集閩南石刻精華,表現了我國高超的石雕藝術水平,故有閩南石雕博物館之美稱。